- 赶着点去洗漱睡觉
- 和朋友探讨一些问题,并获得一些解之后
- 想到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的时候
- 好好的完成一个番茄钟的时候
- 本来犹豫要不要报备的事情,报备了之后
- 好好的干了一天活之后回来开心的打一局游戏
- 买了东西之后不看快递,默默的等它送到再去取
一些抽象、、、
合理使用抽象会帮助我们理解。下面是一些用过的抽象。
playground
- 可以马上开始做做实验、打打草稿的地方
- 可以建一个空文件用来随手写实验代码
- 最早看到应该是苹果的 Swift Playgrounds
===
- 等后面有时间了再做,放在 todo list 的标题里
、、、
- 表示持续更新的主题
YY
- 表示一次有用(You Yong)
- 从语雀的稻谷得到的启发,有一次用上了这个东西就可以标一次 YY
code-snippets-xxx
- xxx 的代码片段
- 可以是某种语言,也可以是某个工具
- 后面极有可能再遇到的小知识点
xxmq
- 一次做小项目的记录,有过程中有用的东西
- 参考:只有小象木起才能救 clip - 简书
clip 遇到了一些问题
好像坏掉了
最近工作分心,会不停的检查手机,事情很难做的下去。又因为实际没做什么事而感到焦虑,越焦虑前面的情况就又越重。
工作上处于不太想做事的状态,很难集中精神去搞事情,只有偶尔的 DDL 可以催出一点说得过去的产出。开番茄钟也并不管用。
不停的解锁手机,总是等待手机上出现新的消息气泡,然后去戳破它借此缓解一下焦虑的心情,然而大多数的消息气泡其实并没有用,也获得不到什么。
打开手机 app 列表想要看个啥,却不知道看什么,打开一个 app 之后又因为看不下去里面的内容而很快关掉了。
有时候想玩一下游戏,又被“啥正事都没干好还想玩游戏?”的想法给怼回来。
可能出错的地方
好一点的状态应该是该干啥的时候干啥,类似学生时代说的“学好玩好”吧。上面的问题其实是有一点恶性循环了,想跳出来就找一下原因。
工作分心、推不动的原因
有些小的问题需要重复解决,丧失了战斗力。当一个问题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心态会比较消极会不太想弄,然而也总是会抛弃过去自己的解决方案,就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状态,本来能解决的,但是卡着不想去解决。
过分追求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干活。其实是一种逃避了。要知道事情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准备好。很多时候是需要在啥都没的时候就开始做事情的。
恰好产品这时候采用了“我先简单出个需求,你哪里不明白来找我我再想一下”的懒操作算法。这么做上游会比较省力,不用一下子考虑那么多,如果下游没有找上来,上游就什么都不需要做。对于新的项目这个操作可能会比较节省时间。但对于下游来说,可能本来以为是简单调用取个结果的地方就变成了很深的递归调用。要这么做也行,但是现在少了一个把结果保存下来的步骤,就导致这个很深的调用下次用到的时候依然要消耗挺多的资源……
看不下去东西、玩不下去游戏
看不下去东西,是因为太紧绷了,然后没有解决紧绷的问题,反而是不停的想做新的事情,就更紧绷了。还是理一理,想想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算看一本书,按目录全撸肯定不如先选几个重点章节读一下来的靠谱(假设是一本章节关联不强的书)。
打不下去游戏,也是因为太紧绷了。赶紧重启下,好好干会活儿,结束之后再来玩一会儿游戏。
深挖一下
一直都是很容易的就丢弃已有的东西。很多时候想的事情类似于换一个领域从零开始,而不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往上发展。这样相当于是很容易就把过去的积累给主动葬送了,长期下去很不利。这个要改改,否则其他的努力都很徒劳。
有时候过分的创造需求,不去想问题本身,而是楞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强也经不起生造需求。比如前面想给手机配一个无线充电器,在闲鱼上收了一个现在没有现货的小米的,然后发现手机要放对位置才能充电,偏一点就不行了,就觉得还是搞个支架,保证它放上去就一定再充电,这要么换一个支架型的,要么自己 3D 打印做一个。还好我最后我选择了卖掉无线充电器,继续用有线充电,有线充电充的快,成本低,还没有这等麻烦事。系统多个组件就多一个坑、多一些维护的成本,效果可能还并不怎么好,能保持简单还是保持简单。
怎么办哩
靠着低价抛售已有的东西,换一个环境一定可以短暂的缓和问题,但是根本的没有变化,下次还会想着抛售,这样下去就完全没有积累了,所以这次换一个思路。
抓紧已有的东西,肯定现有的东西。有一些克服困难的勇气,包括第二次弄的时候(这次弄的更好一些)。
挑重要的事情去做,做的时候专心点,做完了好好休息,劳逸结合。
微信“网络出错,轻触屏幕重新加载:-xxxx”错误码含义
微信 iOS 客户端有时候打开网页会提示“网络出错,轻触屏幕重新加载:-xxxx”,比如下面的 -1007
错误码实际是微信客户端把 CFNetworkErrors 的错误显示码出来了,错误码的含义如下,知道了之后方便 debug
1 | kCFURLErrorUnknown = -998, |
refs
GitHub 当做一个基础服务
之前自己一直有个疑惑就是 GitHub 里面是不是只能放一些技术相关的内容。编程的项目肯定没问题,相关的一些教程啊之类的也很合适,和技术沾点边、比较极客的似乎也没毛病。但是那种完全技术不相干也不怎么极客的比如生活类的 blog、甚至小说如果用 GitHub 的话合适吗?
之前自认为不合适所以也就没有深究。直到因为岳昕事件才获得了一点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情报。
岳昕事件
国内平台上转发的岳昕事件相关的文章多被 404,后来有人把相关的文章汇总到了 GitHub 的 Xin-Yue 仓库里,不用担心被 404 的问题,又因为 GitHub 没有被墙,所以得到了一些传播。
虽然项目的链接后来还是被微信屏蔽了,之前这个屏蔽多出现在一些病毒营销的裂变活动上。
Xin-Yue 项目里的争论
关于这个项目很多人展开了争论,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点:
- GitHub 是技术社区,这个内容和技术没关系,应该放到其他地方去
- GitHub 没有被墙已经很难得了,不要因为这个导致 GitHub 被墙
下面是汇总讨论的两个 issue
- [Discussion] 该 repo 发在 GitHub 上是否合适 · Issue #530 · sikaozhe1997/Xin-Yue
- [Discussion] 建议移步Gitbook · Issue #706 · sikaozhe1997/Xin-Yue
微博上 Fenng 发起的讨论
除了放到 GitHub,还有人把文章写到了区块链上,微博上 Fenng 关于这个发起了讨论询问大家看法,我自己也评论了下。
当天下午自己的微博大概是因为这个被禁言了 15 天。
向 GitHub 官方发提问
后来在网上搜索 GitHub 对内容的规定,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就直接去问官方上面说的的 Xin-Yue 项目是不是合规的,得到了下面的肯定答复:
- 首先这个项目目前合规
- 然后虽然主要是为托管代码和软件工程师协作服务,但 GitHub 也鼓励用户对仓库有创造性的用法
GitHub 当做一个基础服务
利用 GitHub 的可以用一次一次的 commit 来对文件做版本控制,以及可以多人协作的特性,就可以做挺多有趣的事情了。希望之后 GitHub 可以像一个基础服务一样的给各种项目提供服务。
然后现在这个类似博客的不只是技术内容的小象木起也就安心的搭建起来了!会分享可能对一些人有用的情报。